服务热线
180 7969 0008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

苏区语言文字的特性

赣州思政 | 2014-07-17 04:07:00 点击量:

  谢春勇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革命民众创建的红色区域,是全国革命大本营。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语言文字得到了变化和发展,并形成了与各时代不一样的风格和特性。

  1、内容革命性:语言文字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氛围。苏区是在革命斗争中、烽烟战火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红色区域,因此,苏区语言文字有炽热的革命性,强烈的战斗性。可以说当年每份报刊、每本书籍、每篇文章、每句语言体现了积极向上的革命性、思想性、教育性,反映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这是苏区语言文字最大的特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发的第一号训令中指出“苏区当前文化教育的任务,是要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与政治水平,打破旧社会思想的习惯传统,以深入思想斗争,使之能更有力的动员起来,加入战争,深入阶级斗争和参加苏维埃各方面建设。”并明确:“要适合目前斗争的环境的原则。”

  2、文字简洁性:苏区文字语言简明扼要,没有繁文缛节,把事情说清楚了就可以,这是苏区语言文字的又一大特点。192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宣传文字要简短,使他们顷刻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为了使苏区文字语言更好地为工农大众服务,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武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副校长杨尚昆也曾在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上发表了《转变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的文章:“我们宣传必须简单,明了,为大众所了解。”

  3、语言通俗性:苏区的文字语言没有华丽的词句,很朴实,口语化,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这是苏区的文字语言最基本要求,并以通俗、朴实,得到全面的推广和普及。《俱乐部纲要》中指出:“一切稿件的文句都要浅简短通俗(象口头说话一样)。”看过苏区发行的报纸的人知道,很多都是通假字,还有是地方语言,但是群众都了解。1934年毛泽东在二苏大会报告:“中央苏区已有大小报纸三十四种,其中如《红色中华》从三千份增到四五万份以上,《青年实话》发行二万八千份,《红星》一万七千三百份,证明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了”,这也证明苏区的文字语言被广大苏区民众接受, 

  4、形式多元性: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进行文化教育改革和开放的试验区。在这个试验区和革命大熔炉中,齐聚众多文韬武略人物,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和融合,因此苏区的文字语言非常丰富。三字经、四言体、小说、诗词、歌谣、戏剧等各种文字语言中演译新的红色文化,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形成只有中央苏区特有的文字语言,并在苏区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苏区文字语言只是苏区文化教育的一个方面,但很重要,并促进了苏区文化教育大发展、大繁荣。

  (谢春勇,本馆保管陈列部主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