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0 7969 0008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

略述大柏地战斗的历史意义

赣州思政 | 2013-04-22 04:04:00 点击量:

  杨荣彬

      [摘要]19292月发生的大柏地战斗,不仅对红四军以后的胜利和发展影响深远,也为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打开了新的局面。如果没有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就不可能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不可能在这块全国最大的根据地定都,将极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进程。

      [关键词]中央苏区  大柏地战斗  历史意义

 

      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83年前,为粉碎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的3600余人,实施“围魏救赵”战略,历经艰苦卓绝的转战征程,到达瑞金,在大柏地诱敌深入,打败了尾追之敌刘士毅部。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对红四军以后的胜利和发展影响深远,也为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打开了新的局面。

      一、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鼓舞了士气,大振了军威。

      陈毅在向中共中央《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指出:“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85月创建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的领导下,“使根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

      红四军经受了多次数倍敌军的“进剿”,并于同年12月,与从湘赣边转战到井冈山的红五军会合。红五军的到来,不仅壮大了红军队伍,也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19291月,再次组织湘赣18个团的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在严峻的态势下,根据柏露会议精神,红四军主力以赣南作为出击的行动方向,以解井冈之围。在毛泽东、朱德、陈毅领导下,开始了向赣南进军。

      向赣南进军途中,红四军风餐露宿,处境十分艰难,沿途遭到了敌李文彬旅和刘士毅旅的尾追堵截,屡次陷入险境。在大余县与追袭的李文彬旅展开了激烈的交火,红28团党代表何挺颖身负重伤,后在转移途中牺牲。在安远县孔田摆脱了李文彬旅夹击的危险,不得不连夜向寻乌县转移。后在寻乌县吉潭圳下村又遭到了刘士毅部的偷袭,伤亡很大。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受伤被俘,被敌杀害。随之又在福建武平和江西会昌边境的罗塘再次遭到刘士毅部的阻击。“红军没有群众帮助,行军宿营侦探等事非常困难,敌人又采用轮班穷追政策,我军为脱离敌人每次平均急行九十里以上,沿途经过山岭皆冰雪不化困苦加甚,复于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等地连战皆失利……⑶”,士气低落。

      29,一路艰苦转战的红四军到达瑞金、宁都边界的大柏地,再次面临部队饥寒疲乏、追敌难以摆脱的窘境。大柏地是瑞金北部的一个山区村镇,隘前、麻子坳到大柏地高山耸立,有一条长约十余里的狭谷。毛泽东在王家祠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会会议,分析了敌情,决定利用瑞金大柏地有利伏击的地形,歼灭尾追之敌,对部队进行了部署。第二天,以28团为前哨,诱敌深入,掩护退却。敌军中计进入了红军的口袋阵。战斗打响后,埋伏在两侧山头的红军杀声四起、顽强奋战,一鼓作气歼灭敌近两个团,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中午才结束。生俘敌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800余人,缴枪800余支。这是红四军下山以来的首次胜仗。“到了大柏地、打败刘士毅”,“缴到九响铳、就往河里送”,大柏地战斗胜利后,红军战士欣喜若狂,编了不少反映战斗场景的民歌。

      大柏地战斗,振奋了士气,凝聚了军心,不仅扭转红四军被动的局面,也鼓舞了赣西南革命群众和游击队,被陈毅誉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这一胜仗,既是红四军带给赣南人民的新年礼物,也是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奠基礼。毛泽东于1933年重过大柏地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这首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词篇。这也是毛泽东先后在中央苏区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等11篇诗文当中,唯一一篇记述一次战斗的词作。由此可见大柏地战斗胜利的重要性,以及在毛泽东心中沉甸甸的份量。

      二、大柏地战斗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术,为中央苏区粉碎敌人“围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从1928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原则就形成了。”⑷这就是红军在历次战争中积累和反“围剿”战术形成的全过程。

      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中,总结和制定的“十六诀”的原则。游击工作一般包括调查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筹款工作、欢送俘虏、红军游击战术等问题。随着红四军转战赣南,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游击工作和游击战术。从当年参加大柏地战斗部分红军将领回忆资料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例证。赖毅回忆说:“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把战斗部署……战场摆在大柏地圩南面的崇山峻岭中,瑞金通往宁都的一条大道蜿蜒曲折地经过这里。二十八团的二个营和三十一团的一个营,就摆在大道东面山上,三十一团的二个营和二十八团的一个营,摆在大道西面的山上;特务营和独立营,放在中间,引诱敌人进伏击圈内。”⑸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也进行了总结,共为14条,其中第9条为:“在后有追兵,前有阻挡部队的时候……去引诱敌去穷追……”⑹,第14条是“敌人急急追来,择一个好地形,埋伏的好好的,候敌一来一网打尽”⑺,“但为四军的法宝,故一并录出。”⑻到第一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在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上拟写一幅对联,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其中,“诱敌深入”的战略就提出来了,直到以后几次反“围剿”都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胜利,这是红四军战略战术在大柏地战斗中实践与发展。

      三、大柏地战斗为开辟赣南闽西苏区拉开了序幕,为建都瑞金奠定了基础。

      宋裕和在《回忆大柏地战斗及前后的经过情况》一文中说,“大柏地战斗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尾追,为向赣南闽西进军打开了新的局面。”⑼大柏地战斗结束后,红四军乘胜向宁都进发,宁都守敌赖世琮望风而逃。红四军进占宁都后,进行了宣传和筹款,并继续进军东固。毛泽东根据东固根据地的经验和在赣闽边际游击过程中了解到的新情况,决定在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

      大柏地战斗一个多月后,红四军兵分三路向长岭发起总攻,乘胜占领长汀城。1929320,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在国民党混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争,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 ⑽,并强调“这一计划是必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⑾45,红四军前委会议在瑞金召开。会后给中央的复信中,进一步深化上述战略思想:“我们建议中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这为后来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勾画了蓝图。

      此后,19295月毛泽东回到了大柏地,在偿还大柏地战时所借物品时,感慨地说,“瑞金是个好地方,一定要把这块根据地搞好。”至193011月至19319月,红军连续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已联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11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宣告成立,随即定都瑞金。四年后的1933年夏,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再次来到大柏地,在所作的《菩萨蛮·大柏地》一词写道:“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表达了他对大柏地战斗以来,对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都瑞金的美好憧憬。

      四、大柏地战斗中践行“三大纪律”,赢得了民心,树立了人民军队的旗帜。

      红四军严明的军纪形成有一个复杂过程。毛泽东早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收公”三项纪律,到19281月,又提出六项注意。1929年后,根据形势发展和部队的实践,进行完善,又将六项注意补充为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毛泽东等在部署大柏地战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红四军赢得了民心,由此树立了人民军队的声誉和旗帜。

      宋裕和在《回忆大柏地战斗及前后的经过情况》中说:“由于大柏地战斗时我们的给养还很困难,当时还向当地老俵借了很多东西,包括吃的用的。”⑿面对精疲力竭、饥寒交迫的部队,毛泽东强调,各部队一定要牢记纪律,在哪家拿了什么就要留下借条。19295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大柏地,指出:“我们上次在这里打仗借了老百姓很多东西,这次一定要偿还。”部队“手执三角小红旗,分头向群众作宣传:‘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为穷人谋利益的,上次打仗借了和吃了你们的东西,这次补偿你们的损失’。”⒀毛泽东亲自主持了群众大会,号召劳苦大众要团结、武装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先开会,后发钱,由于他们自报,报多少,发多少,一共发了三千五百块钱。”⒁“大柏地群众高兴地说:‘从来没有听见过军队还钱给群众的事’,‘红军真正好’。这样,我们就进一步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⒂

      红四军正是有这样一条铁的纪律,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大柏地偿还当地百姓的物品后,“我们一到瑞金县城,这里的群众就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这个场面很少,从来没有见过。”⒃红四军主力由后来的3600余人发展成为拥有10万余兵力的红一方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应当说,大柏地战斗培养、造就和历练了一支听党指挥、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红军队伍,为以后我们正规化建军奠定了基础。“以大柏地战斗和长汀战斗为标志,它的胜利为今后在赣南、闽西广大地区展开创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胜利,树立了先声。”⒄在解放军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土地革命战争诞生成长的中国工农红军,到抗日战争时期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统一的纪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

      大柏地战斗意义重大而且深远。是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乃至日后形成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次极为重要战斗,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基础。如果没有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就不可能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不可能在这块全国最大的根据地建立和定都,将极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进程。

      (杨荣彬,男,本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1)《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第448页。

2)《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58页。

3)《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陈毅,192991),《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第448页。

4)《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04页。

5)《回忆大柏地和长岭寨战斗》(赖毅),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资料,“回忆录”24

6)、(7)、(8)《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陈毅,192991),《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第459-161页。

9)、(12)、(13)、(14)、(17)《回忆大柏地战斗及前后的经过情况》(宋裕和),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资料,“回忆录”29

10)、(11)《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洲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四团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1929.3.20

15)、(16)《大柏地和长岭寨战斗情况》(肖克),“回忆录”23

新闻推荐